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6

6.有些灵人只对获取

6.有些灵人只对获取知识感兴趣,因为他们唯独以知识为乐。因此,这些灵人被允许到处旅行,甚至到太阳系以外造访其他人,以获取知识。他们告诉我,不仅这个太阳系有人类居住的星球,太阳系之外的整个星空也有,而且不计其数。这些灵人来自水星。

属天的奥秘 #4096

4096.“拉结和利

4096.“拉结和利亚回答雅各说”表对真理的情感的回应。这从“回答”的含义,以及“拉结和利亚”的代表清楚可知:当给予同意时,“回答”是指互相的事(2919节)和接受(2941, 2957节);“拉结”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利亚”是指对外在真理的情感(参看3758, 3782, 3793, 3819节)。就此前几节的内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一直是正与“拉班”所表示的居间良善分离时的属世层良善,该良善由“雅各”来表示,以及这属世层的良善如何与“拉结和利亚”所表示的真理情感联结。现在论述的主题则是在这些真理情感的良善方面的互相运用。这种运用就包含在拉结和利亚现在所说这些话的内义中。
不过,这些事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不在任何人的理解范畴之内,除非他得到有关它们的教导,并以知道这类事为乐,因而以洞察属灵之事为目的。其他人则对这类事毫无兴趣,甚至都无法把心思用到它们上面。因为那些以世俗和尘世事物为目的的人,无法将自己的思维和感觉从这些事物中挣脱出来;即便挣脱出来,他们也不会在这类事上感觉到快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从他们以之为目的,也就是他们所爱的事物那里离开并退出。可以让具有这种性质的人自我检测一下,看看他是否愿意知道良善如何将它自己与对真理的情感联结起来,对真理的情感如何将它们自己运用于那良善,并且知道这一切是否让他心烦。那时,他会说,这类知识术语对他一点用处没有,他又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东西。
但是,如果有人和他谈论与他在世上的生意有关的事,无论这些事多么复杂,或者他被告知另一人情感的性质,以及他如何能由此通过心理和口头上的迎和而与那人建立联系,那么他不但理解被告知的事,还能察觉它里面所含的进一步的想法。一个渴望并努力探索知识的深奥领域之人也一样。他喜欢观察,并且的确看到比刚才所提到的那人被告知之事里面的东西更复杂的事。但当提及属灵的良善与真理时,他却觉得它令人心烦,并背过身去。说这些事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如今的教会成员是什么样子。
至于通过情感将自己与真理联结的良善,和将自己运用于良善的真理,对它们的整个概念,在想象力或思维专注于良善与真理时,不如在它专注于这些良善与真理流入所经过的灵人和天使的社群时显得更清晰。因为如前所述(4067节),人的意愿和思维出自这些社群,也就是从他们那里流入,看上去仿佛他们就存在于他里面。要知道这些灵人和天使社群所扮演的角色,就得知道真正的起因;要知道天使天堂所扮演的角色,就得知道这些起因后面的目的。还有一些历史细节补充进来,以说明这些事,使它们显得更清楚。
内义论述良善与真理联结,以及这些真理用于属世层里面的良善。因为如前面频繁所述,“雅各”是指属世层里面的良善,“他的妻子”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属于爱与仁的良善从主流入,并且通过与人同在的天使流入;但不流入任何其它事物,而是流入他的认知。由于良善固定在这些认知里面,所以思维便专注于他由此所知的真理上,许多与它们有关并和谐一致的事物就通过这些被唤起。这种活动会持续到此人认为事情的确如此,并出于情感意愿它,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当到了这一步时,良善便将自己与真理联结起来,真理也自由地运用自己;因为一切情感皆带来自由(2870, 2875, 3158, 4031节)。
即使到了这一步,已经与那人联结的灵人仍会激起怀疑,有时甚至激起否认。不过,情感越是占上风,他就越被引入肯定态度,同时通过这些怀疑和否认确认真理。当良善以这种方式流入时,就没有它经由天使而来的感觉,因为它通过内在途径流入,并进入其心智中因世俗和肉体兴趣而变暗的部分。不过,要知道,良善并非从天使流入,而是从主经由天使流入。所有天使都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从不声称良善是他们的;当有人将其归给他们时,他们甚至会发怒。从这一切,如同从起因本身,可以看出良善与真理联结,以及这些真理将自己运用于良善,也就是此处在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是何情形。

属天的奥秘 #8705

8705.“将事件带

8705.“将事件带到神那里”表调解和代求。这从“将事件带到神那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神性真理时,“将事件带到神那里”是指与神性本身进行调解,并代求,因为进行调解和代求的人会把事件带到提供帮助者那里。调解和代求是神性真理所作的工,因为神性真理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自己最近。神性真理之所以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最近,是因为它直接从主发出。既然机会来了,那么就在此阐明主的调解和代求是怎么回事。那些以为三个位格构成神性,然而又合在一起被称为一位神的人按照圣言的字义,对调解和代求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主坐在祂父的右手边,与祂交谈,如同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交谈,将人们的祈求带到父这里,并请求父为了祂的缘故而赦免并施怜悯,因为祂为人类忍受十字架之难。这就是每个简单人从圣言的字义所获得的关于调解和代求的概念。
但是,要知道,字义适合简单人的理解水平,好叫他们能被引入更内在的真理,也就是真理本身。因为简单人对天国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它如同地上的王国,对父和主也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父如同地上的王,主如同王子,就是王位的继承人。简单人就有这样的概念,这一点从主的门徒自己对主国度的概念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一开始,他们和其他犹太人一样,也以为主既是弥赛亚,那么将是地上最大的王,会把他们提升到荣耀的巅峰,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但当他们从主自己那里听说,祂的国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时;他们只会认为祂的天国完全就像地上的王国。这也解释了为何雅各和约翰问,在祂的国里,这一个要坐在祂右手边,那一个坐在祂左手边;而也想在那国里为大的其余的门徒都很生气,彼此争论他们当中哪一个要在那里成为最大的;由于这种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无法被根除,所以主只好对他们说,他们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参看马可福音10:37, 41; 路加福音22:24, 30; 马太福音19:28)。但他们那时不知道主所说的“十二宝座”、“十二支派”和“审判”究竟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人们对主与父的调解和代求持什么样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了解圣言内层真理的人对主的调解和代求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即:主代求不是如同世上的儿子向王父代求,而是如同宇宙之主向祂自己代求,如同神独自一人代求,因为父与祂不是二,乃为一,如祂自己所教导的(约翰福音14:8-11)。祂之所以被称为“调解者(即中保)”和“代求者”,是因为“儿子”表示神性真理,“父”表示神性良善(参看2803, 2813, 3704节),调解是通过神性真理实现的,因为通过它才能进入神性良善;神性良善就像太阳的火,是不可靠近的;但神性真理就像太阳发出的光,是可靠近的;它为一个人的内眼,也就是信之眼,提供了进入神性良善的方法和渠道(8644节)。由此可见何为调解和代求。
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主自己作为神性良善本身和天堂的太阳本身,是如何被称作“父的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当主在世时,在完全得荣耀之前,祂是神性真理;因此,那段时间是有调解的,祂求父,也就是神性良善本身(约翰福音14:16, 17; 17:9, 15, 17)。但祂的人身得荣耀之后,祂就被称作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因为没有人能思想神性本身,除非他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Divine Man);任何人更不可能通过爱与神性本身结合,除非祂被想象成这样。任何人若不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而思想神性本身,其观念就缺乏确定性,一个不确定的观念不是一个观念。或者,为了想象神性,他可能会思想可见的宇宙无止境的延伸,或以模糊而告终。这种观念与自然崇拜者的观念密不可分,也会掉入自然界,从而不再是对神性的观念。由此明显可知,具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可能通过信或爱与神性结合。一切结合都需要一个对象,而结合的实现取决于这个对象的本质。因此,就神性人身而言,主被称为“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尽管祂与自己调解,向自己代求。神性本身无法以任何观念来理解,这一点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又: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凡出于自己,或出于血气思想神的人都对祂没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没有任何确定的观念;而那些不出于自己,也不出于血气,而出于灵思想神的人对祂则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以一个人的形状来想象神性。天上的天使便以这种方式思想神性,古代的智者也以这种方式思想祂。此外,每当神性本身向他们显现时,祂就显为一个神性人;因为经过天堂的神性是一个神性人。原因在于,天堂是一个大人,这在许多章节末尾已经说明。由此可见世上的聪明是什么样,天上的聪明又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世上的聪明把人身的观念除去了;结果,他们的心智和神性之间没有调解,所以他们有浓厚的黑暗。而天上的聪明则具有人身里面的神性的观念;因此,主对他们来说,就是调解或中保,他们的心智由此而有了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